“多虧了咱們‘智慧·昆都侖’的平臺,居民有啥事動手拍一拍,馬上就解決?!卑^市昆都侖區(qū)友誼街道錦繡嘉園社區(qū)的網格員張榮娜介紹說。前不久,她手機上的“智慧·昆都侖”接到了一條這樣的信息:“這里每天早晨七點到九點都會有一支十人左右的隊伍練太極,工作日打擾居民休息,周六日讓學生無法安心學習,請社區(qū)盡快解決?!?/p>
這是居民通過微信舉報的渠道向昆都侖區(qū)指揮中心反映出的問題,接到問題后,專職網格員張榮娜迅速在“智慧·昆都侖”信息平臺上進行了上報,并聯系礦山小區(qū)2棟樓長賈阿姨一同到現場了解情況,商量如何解決此事。
張榮娜和樓長連續(xù)兩天進行入戶走訪,收集居民意見,并積極與太極舞蹈隊進行溝通。最終與太極舞蹈隊負責人達成共識,周一至周五,隊伍活動時間為早八點至九點半,周六周日隊伍不組織活動,避開居民的休息時間。
3月22日,專職網格員張榮娜通過再次入戶走訪跟蹤問題解決情況,確認噪音擾民問題得到解決后,在“智慧·昆都侖”信息平臺上提交了工作辦結,并錄入了詳細的受理過程,完成評價后,一起完整的工作案例記錄完畢。從工作上報到工作完結,歷時三天,大大提高了社區(qū)為群眾辦實事的效率。“智慧·昆都侖”信息平臺的使用,有效實現了辦公不打烊,第一時間發(fā)現問題,第一時間解決問題。張榮娜告訴記者:“不光是這一件事,下水道反味、雨天積水、樓道堆放雜物等等,只要有問題,就可以通過‘智慧·昆都侖’信息平臺反映,辦事效率快,群眾滿意度也高。”
現場疏通淤堵。人民網 李睿攝
這個“智慧·昆都侖”信息平臺到底是啥?解決速度怎么就這么快?包頭市昆都侖區(qū)委常委、副區(qū)長壽蘭蘭向記者介紹道:“‘智慧·昆都侖’充分利用大數據、云計算、物聯網、移動互聯技術,結合精細化網格管理模式,優(yōu)化共享資源,形成以區(qū)、職能部門、街鎮(zhèn)、社區(qū)、站所、網格員、執(zhí)法隊員、企業(yè)、居民為一體的多級聯動管理平臺?!?/p>
群眾的事無小事,怎么能更好的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?怎樣利用數據推動基層精細化治理更智慧、更高效?這是“智慧·昆都侖”信息平臺建立初期想解決的問題。
壽蘭蘭告訴記者,通過建立區(qū)、街鎮(zhèn)、社區(qū)三級統一的聯動平臺,將專職網格員、部門網格員、部門聯絡員及全區(qū)各職能部門納入其中,按照“小事一格解決、大事全網聯動”的原則,實時梳理在網格化服務管理中了解到的群眾訴求,依托“網格+網絡”現代信息技術聯動解決,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細化、精準化水平。同時通過建立一套兼容各種攝像機、硬盤錄像機的AI視頻服務平臺,將現有監(jiān)控設備和將來建設的監(jiān)控設備進行統一接入,用于違建識別、亂停亂放識別、流動商販識別、森林火災識別、河道洪水識別等功能,提升各職能部門的辦事效率,大量節(jié)省職能部門人力資源。
截至目前,以包頭市昆都侖區(qū)友誼街道為例,一年左右的時間里,該街道在“智慧·昆都侖”項目平臺共受理市容管理、房屋土地管理等事件共8類1448條,辦結完成1398條,辦結率96.5%,有效地解決了一批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。
“現在有問題隨手一拍上傳就解決了,很容易讓群眾感受到信息化時代帶來便民服務?!眽厶m蘭告訴記者,創(chuàng)建平臺不難,難的是網格的信息收集和人員力量配備。“網格搭建其實是非常耗人的,平臺搭建起來就得有人落實?!睘楸U先藛T力量,昆都侖區(qū)招聘了職業(yè)網格員,“我們現在的網格員年輕化、素質高、學歷高,上手快,同時他們的薪資待遇也得到了保障?!?/p>
“人在網中走、事在格中辦”的運行機制,極大地提高了為老百姓辦急事、解難事的效率。數字經濟加持下的“智慧成果”,正在成為服務群眾的強力引擎。包頭市也將加大人才、技術引進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力度,更好地服務群眾“最后一米”。